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产品中心
PU漆系列产品
PE漆系列产品
UV漆系列产品
水性漆系列产品
行业解决方案
走进名洋
名洋简介
企业文化
荣誉资质
合作客户
发展历程
名洋资讯
招商加盟
加盟优势
加盟条件
加盟流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公司地址
行业解决方案
UV paint product series
桔皮
产生原因
1.溶剂挥发过快,涂料流平不好;
2.涂料自身流平差;
3.喷枪嘴口径大,涂料粘度高;
4.喷涂距离不当,空气压力不足,涂料雾化不好;
5.被涂物表面处理不平整,影响涂料流平性;
6.涂料或稀料中吸收有水分;
7.施工现场室内温度过高,透风不良。
排除方法
1.合理选用稀料;
2.调配好涂料粘度;
3.选择合适口径的喷枪;
4.空气压力及雾化效果适中,调整好喷涂距离;
5.保证被涂物表面平整;
6.剩余涂料或稀料注意密封:
7.注意施工温度,加强透风设施。
流挂
产生原因
1.涂料施工粘度低,涂层过厚;
2.喷涂距离太近,喷枪移动速度太慢;
3.喷枪口径太大;
4.喷涂空气压力不均;
5.涂料中含有密度大的颜(填)料,搅拌不均匀;
6.被涂物表面过于光滑;
7.表面慢干,慢干溶剂用量大。
排除方法
1.调配好涂料施工粘度,涂层厚度一次不能超过30um;
2.喷涂距离为150-300mm,并适当控制喷枪移动速度;
3.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口径喷枪,一般为1.5-2um;
4.施工中保持稳定的空气压力;
5.施工中涂料要多次充分搅拌均匀;
6.应保证被涂物表面适当的粗糙度,各层之间应仔细打磨;
7.调整表干溶剂挥发速度及用量。
产生原因
1.涂料施工粘度过高,搅拌时间过长,
空气进入涂料中跑不出来;
2.基材表面有油污、水分;
3.喷涂空气压力大,口径小,喷涂距离太远;
4.涂层太厚,溶剂挥发困难;
5.施工场地温度高、湿度大。
排除方法
1.涂料施工粘度调配适当,静置十分钟后再使用;
2.工作表面处理干净后再施工;
3.调整空气压力,一般为0.6mPa,掌握好喷涂距离;
4.一次涂层不能太厚,不超过30um;
5.适当添加防白水、慢干水。
针孔
起泡
产生原因
1.基材表面有油污、水分;
2.涂料本身耐水性能差;
3.木材含水率高,未经干燥处理就施工;
4.稀释剂选用不合理,挥发太快;
5.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施工;
6.涂层过厚,溶剂挥发困难;
7.涂装设备不洁。
排除方法
1.被涂物表面保持干爽洁净;
2.选用耐水、耐潮涂料;
3.要求木材含水率与当地平均含水率相当(如北京10%);
4.添加慢干水,调整挥发速度;
5.改善环境施工;
6.不宜过厚,单次涂层不超过30um;
7.保持涂装设备洁净。
起粒
排除方法
1.改善环境,避开污染源;
2.按要求配比,充分搅拌均匀;
3.有关容器清洗好,使用前要选用合适滤网过滤;
4.先检查后使用;
5.工作架、喷台、排尘设备,输送带要清洁干净;
6.改善排尘系统;
7.配套使用稀释剂;
8.兑好漆料后要在3小时内施工完;
9.底材要过细砂,面漆要有适当的厚度;
10.使用合格未变质的硬化剂。
产生原因
1.作业环境较差;
2.固化剂加入量太多或搅拌不均;
3.涂料夹杂着颗粒,未经过滤即使用;
4.超过涂料有效使用期限,或涂料分散不均;
5.涂装不规范;
6.排尘系统不好;
7.稀料使用不配套;
8.漆料兑好时间过长,已经部分胶化;
9.底材太粗糙、面漆太薄;
10.硬化剂过期变质。
排除方法
1.改善环境,避开污染源;
2.按要求配比,充分搅拌均匀;
3.有关容器清洗好,使用前要选用合适滤网过滤;
4.先检查后使用;
5.工作架、喷台、排尘设备,输送带要清洁干净;
6.改善排尘系统;
7.配套使用稀释剂;
8.兑好漆料后要在3小时内施工完;
9.底材要过细砂,面漆要有适当的厚度;
10.使用合格未变质的硬化剂。
开裂
产生原因
1.一次厚涂,尤其是PE漆;
2.PU类产品固化剂添加过量,脆性大;
3.PE类产品涂膜过硬过脆;
4.底材含水率过高,导致涂膜下层收缩严重;
5.所用涂料产品品质低劣等。
排除方法
1.避免一次厚涂,要多次喷涂,间隔干燥时间要充分;
2.按制度比例调配配套的PU固化剂;
3.选择优良的PE产品;
4.木材含水率不能过高,要求<12%;
5.对需要使用的涂料进行相关脆性试验等。
咬底
产生原因
1.底层与面层不配套,如硝基底漆、聚酯面层;
2.底层未干就涂面层涂料;
3.底漆层过厚;
4.上一工序没完成即做下一工序。
排除方法
1.底层与面层涂料注意配套使用;
2.同一类型的涂料,底层实干后再涂面层涂料;
3.不宜过厚,一次涂层不超过30um;
4.按施工工序要求。
发白
产生原因
1.施工湿度大,温度高,溶剂挥发快;
2.涂料或稀料中含有水分;
3.施工中油水分离器出现故障,水分带入漆料中;
4.稀料溶解能力不够,使涂料的树脂析出变白;
5.手汗沾污工作;
6.涂膜太厚。
排除方法
1.调整施工环境中的温度或湿度,并加入防白水或慢干水;
2.注意选用正牌产品涂料;
3.修复油水分离器,避免水分进入涂层;
4.选用配套稀料;
5.戴布手套作业,将手汗沾污处打磨干净;
6.调整单层涂膜厚度。
失光
产生原因
1.基材表面潮湿或有酸、盐、碱等物质;
2.涂料和稀料中混有水分;
3.基材表面过于粗糙、对涂料吸收量大、涂层太薄;
4.现场环境温度大,涂层极易发白失光;
5.现场环境温度太低、干燥太慢,水聚在表层造成
失光;
6.空压机中的水分清除不净,混入涂层中产生病变;
7.稀料剂用量过多或溶解力差;
8.底漆太薄,封闭性不强;
9.硬化剂过期变质。
排除方法
1.清理被涂物表面的杂质;
2.妥善保管好涂料,防止混入水分;
3.注意打磨砂纸的粗细,保证被涂物表面平整;
4.调整室内温度或停止施工;
5.施工环境温度一般在5°C以上;
6.清除空压机气体中的水分,保养好油水分离器;
7.调整施工配比;
8.达到一定的漆膜厚度;
9.使用合格未变质的硬化剂。
排除方法
1.清理被涂物表面的杂质;
2.妥善保管好涂料,防止混入水分;
3.注意打磨砂纸的粗细,保证被涂物表面平整;
4.调整室内温度或停止施工;
5.施工环境温度一般在5°C以上;
6.清除空压机气体中的水分,保养好油水分离器;
7.调整施工配比;
8.达到一定的漆膜厚度;
9.使用合格未变质的硬化剂。
脱层
产生原因
1.底材打磨不彻底、漏打或未打磨;
2.施工一次性厚涂;
3.刮涂腻子刮得太厚,未干,质量差;
4.面漆修色停留时间太长;
5.所用擦色剂未干、油脂太高或一次性擦得太厚。
排除方法
1.底材须打磨彻底;
2.施工薄涂多遍;
3.选用优质的腻子,不能刮得太厚,完全干后再进行下一道涂装;
4.面修色停留时间太长,则必须打磨;
5.擦色剂不能一次性擦得太厚或未干进行下一道涂装。
排除方法
1.底材须打磨彻底;
2.施工薄涂多遍;
3.选用优质的腻子,不能刮得太厚,完全干后再进行下一道涂装;
4.面修色停留时间太长,则必须打磨;
5.擦色剂不能一次性擦得太厚或未干进行下一道涂装。